四舉措助推江州區“甜蜜事業”機械化發展
2019年底,江州區農機擁有量約2.4萬臺套,農機總動力約47.87萬千瓦(其中,甘蔗聯合收割機擁有量已達到113臺,同比2018年增長173.08%),2019年江州區甘蔗種植面積達112萬畝,甘蔗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65.04%,2019/2020年榨季五家糖廠甘蔗入廠原料蔗達488.78萬噸,產糖66.01萬噸,產糖量連續7個榨季排全市第一。
一、加強新技術、新機具的引進研發及推廣工作
江州區農機中心主動和甘蔗收割機生產企業和機收企業對接,熱情邀請企業到江州區開展演示作業,同時和市農機中心及各兄弟市(縣)、各制糖企業建立機收工作熱線,及時掌握各地機收企業動態和信息,大力引進和推廣適用的甘蔗收割機。2019年江州區重點引進湖北國拓重工的整桿式甘蔗聯合收割機,在新和工業園建立了廣西整桿式甘蔗收獲機產業(一期)項目,項目總建筑面積為30000平方米,共分為4大功能區:生產車間,辦公樓,成品庫車間,零部件車間,竣工后可實現甘蔗收獲機生產能力500臺/年。
二、創建瑞農甘蔗機收服務平臺
為加快推進江州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增強基層組織建設,實現農民共同發展,助推鄉村振興脫貧奔小康。江州區成立了崇左市瑞農農業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為江州區甘蔗機收提供服務平臺。通過整合江州區85個村(社區)扶貧資金和財政自籌資金,向服務平臺購買了42臺整桿式聯合收割機,以租賃方式出租給崇左市瑞農公司進行統籌安排甘蔗機收服務,瑞農公司按各村出資額的8%給付租金到各村,從而確保村集體經濟收入達4萬以上。2019/2020年榨季江州區甘蔗機收面積達5萬多畝,比歷史最高機收面積2萬多畝翻一番,有力推動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逐步實現鄉村振興產業化。
三、打造“江州模式”,發揮優勢示范效應。
江州區組織中糧江州糖業有限公司成功申報“2020年高效機收糖料蔗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建設后補助項目”,在自治區和崇左市農機中心精心指導下,《方案》得到自治區的批復。一是超前謀劃,做好地塊設計。采用無人機進行地塊信息數據采集后進行地塊設計,確定農機作業“指導線”。二是精心準備,做好土地平整。利用平地機對地塊進行平整;利用鉤機攤平地塊與路基交接部分,便于農機跨地塊作業。三是打好基礎,做好深耕深松。采用320馬力以上拖拉機配套多功能整地機,依據“指導線”開展深耕深松作業,深耕深度50厘米以上。深松和旋耕采用半墾模式,預留后期機耕管理道。四是統一標準,做好機械種植。推行蔗地標準化種植,統一種植時間,種植行距、下種量、田間管理標準化種植,等行距種植,行距1.5米。五是示范引領,實現高效機收。“江州模式”建成的基地為實現高效機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土地由大塊變成特大塊,地表平整、土壤松碎,預留有后期機耕管理道,特別有利于機收,預計單機日均可收獲30畝或150噸以上,機械收獲甘蔗損失率、破頭率、含雜率均控制在5%以內,實現耕、種、管、收全程機械化,綜合機械化達到80%以上,為甘蔗生產實現產業化奠定了堅實基礎。通過打造羅白鄉渠勒基地示范典型,探索出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糖料蔗生產全程機械化“江州模式”,做好江州區未來三年的10萬多畝高效機收基地建設,推動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高質高效發展,向“甜蜜事業”機械化,鄉村振興產業化邁進。
四、加強和制糖企業聯動,共同突破機收瓶頸。
江州區農機部門采取政府引導、企業扶持、農機合作社實施的“政府+企業+合作社”的模式發展甘蔗機械化收割。最為成功的案例是:馱盧東亞制糖有限公司在江州區農機部門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參與甘蔗機械化建設,投入大量資金扶持農機合作社新購置大馬力拖拉機、收割機和導航設備,同時引進澳大利亞甘蔗種植模式,結合本地實際改造甘蔗種植機,從種開始規劃,力求走出種、管、收標準化、管理公司化的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模式。具體做法是:為解決合作社大型農機具購置困難,企業先期墊付95%的資金(合作社只出5%),合作社以每年的作業收入進行償還,同時企業派出管理人員參與合作社的運營,農機推廣部門派出技術人員跟蹤指導,重點推廣應用種植智能化技術、減少甘蔗管理成本,做好“機收”的基礎性工作,共同突破甘蔗機收“瓶頸”,不斷提高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助推江州區“甜蜜事業”機械化發展。(盧健)
電話:0771-7964660 傳真:0771-7968753 地址:廣西崇左市城南八路
版權所有:崇左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崇左市生產力促進中心 桂ICP備13001073號-1 技術支持:廣科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