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都”崇左:甘蔗收獲機械化加快推進
□ 左江日報記者 羅承品 見習記者 鐘文芬
8月21日,在江州區蔗糖循環經濟產業園內,廣西國拓重機科技有限公司標準廠房里的幾臺甘蔗收獲機轟轟作響,工人正在抓緊保養機器。
廣西國拓重機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劉合坤告訴記者,2018/2019年榨季,該公司投入13臺整桿式甘蔗收獲機在廣西蔗區試用,其中江州區、扶綏縣、寧明縣三個試點反響很好。
甘蔗收獲機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甘蔗收獲效率。劉合坤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臺甘蔗收獲機一天可收獲甘蔗80噸,而人工一天可砍甘蔗約1噸。也就是說,一臺機器的工作效率是一個工人工作效率的80倍。此外,機器收獲一噸甘蔗要100元,而人工砍收一噸甘蔗要130元,綜合結算,使用機器比人工省錢又省力。
據了解,廣西國拓重機農業機械制造項目是江州區為加快推進甘蔗收獲全程機械化而重點引進的重大項目。項目總投資17億元,占地240畝,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投資2億元,占地91畝,新建廠房和辦公用房30000平方米,建設總裝和調試線1條、部裝線8條、生產設備15臺套、測試設備40臺套,設立研發中心、營銷中心、服務中心,預計今年年底主體工程封頂。項目一期建成后,可年產500臺甘蔗收獲機,屆時可提供200多個就業崗位。
當前,廣西國拓重機科技有限公司在江州區提供的標準廠房內生產運營,現階段基于整裝式生產整桿式甘蔗聯合收獲機,在湖北國拓總部進行底盤、收割通道體、發動機動力系統和液壓動力模塊、駕駛室、電控操作系統等模塊裝配,之后發往位于江州區蔗糖循環經濟產業園廣西國拓重機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切稍器、扶禾器、收集裝置、覆蓋件等裝配,完成總裝、測試、下線。
劉合坤透露,廣西國拓重機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在廣西接到120臺整桿式甘蔗收獲機生產訂單,按計劃今年9月中旬第一臺收獲機將從湖北國拓總部運至江州區進行整裝、測試、下線,10月底完成75臺生產任務,12月底可完成全部訂單。
“我們生產的收獲機不僅得到了農戶的肯定,也得到了不少糖廠的支持,今年我們與崇左市湘桂、東亞、中糧三個糖廠簽訂協議,我公司負責3個糖廠共計15萬畝‘雙高’基地的甘蔗收獲任務,預計一臺收獲機在一個榨季中可收獲1200畝甘蔗地。”劉合坤說。
據了解,此前市面上的甘蔗收獲機多是切斷式的機型,其收割的甘蔗含雜率高,整桿式甘蔗收獲機可整桿砍蔗、自動喂入、剝葉、斷尾、刷泥、莖葉分離、收集歸堆,幾乎接近人工砍收品質,且含雜率低、甘蔗損失小、糖分流失小,甘蔗可以建立5—7天庫存緩沖,在下小雨和有朝露的情況下也能收割,有效解決了不壓行、不壓地、能持續作業、收獲甘蔗不堵不斷等問題。收獲機適合在坡度15°以下、行距1.2以上的大面積甘蔗地作業。
可見,甘蔗收獲機械化還需大力推行“雙高”基地建設。
2014年,自治區人民政府提出到2020年全區建成500萬畝以上、平均單產超8噸、蔗糖分超14%的“雙高”基地。其中,崇左市“雙高”基地建設任務為201萬畝,扶綏、江州、龍州、寧明、大新“四縣一區”被列入全區糖料蔗生產核心基地縣(區)。截至2018年,全市已累計落實“雙高”基地193.38萬畝。
甘蔗作為主要糖料,從種植到收割有其特殊的復雜性,過去依靠低廉人工成本的生產模式如今已難以繼續,“砍蔗難”成為“糖都”發展糖業的一大瓶頸。
廣西國拓重機農業機械制造項目的引進,有效推動崇左實現甘蔗收獲機械化,進一步提高甘蔗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拉長甘蔗產業鏈。
廣西國拓重機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整桿式甘蔗收獲機于2019年進入國家農機補貼目錄,農戶購買機器可獲得50萬元的農機補貼。除了整桿式甘蔗收獲機,廣西國拓重機農業機械制造項目投產后,還將生產秸稈打捆機等配套設備,進一步惠及廣大蔗農。
“在實踐應用中,我們的產品會根據糖廠、蔗農的不同意見,不斷改進和創新,目前他們對這些機械設備持有肯定態度,認為機械化收割是未來的趨勢,這給我們推進甘蔗收獲機械化作業建立了信心和基礎。今后,我們力爭將甘蔗收獲機械化從崇左輻射整個廣西。”劉合坤說。
電話:0771-7964660 傳真:0771-7968753 地址:廣西崇左市城南八路
版權所有:崇左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崇左市生產力促進中心 桂ICP備13001073號-1 技術支持:廣科網絡